城市名片③|如何留住东莞历史文脉?省作协理事、省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詹谷丰:细微之处见宏大
东莞
东莞 > 正文

城市名片③|如何留住东莞历史文脉?省作协理事、省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詹谷丰:细微之处见宏大

“流毒于天下,则危害甚巨,法当从严。”1838年,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,希望严惩吸食鸦片者,推动禁烟决策。詹谷丰聊起销烟御海、为国争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,没有诸如“忍辱负重、鞠躬精粹”的虚话,而是对他几番来莞、行何事、有何言等细节如数家珍。詹谷丰正在竭力创作的《东莞传》中,他写下:“以鸦片战争为标志,历史确定了东莞中国近代史开篇之地的地位,而虎门,则是中国近代史开篇的第一行文字。”

2023年,东莞“文化强市”建设迈向新台阶。东莞新发布《东莞市城市形象传播工作实施方案(2022-2026)》,明确提出打造“近代史开篇地”名片的工作要求,要深入挖掘提炼“虎门销烟”精神谱系的现实意义和现代表达。

对此,不少人提出疑问——该如何挖掘东莞“近代史开篇地”城市名片的现代意义?作为广东省作协理事、省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,詹谷丰多年来坚持书写东莞历史,在字里行间蕴藏对于“第二故乡”的饱满深情。来莞30年,他观察到“近代史开篇地”相较于其他城市名片的“更多的可能性”。

“留住历史的最佳载体还是文字。”詹谷丰认为,“东莞作为近代史开篇地的故事是很鲜活的,有人物、有情节、有细节,要写下来,也要让更多人读下去。”

寻踪| 找出历史里的“失踪者”

来到东莞之前,詹谷丰对这座城市的印象,就是中学课堂上历史老师讲述的“虎门销烟”、“鸦片战争”。“近代史就该从东莞讲起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”不过,真正让詹谷丰把目光放到东莞历史文化上来的,是进入文联工作后,结识邓慕尧、杨宝霖、李炳球三位同道者的缘故。

詹谷丰在一篇散文中回忆到,1994年,经历各种曲折、辗转,他终于在南方找到了一个有文联的地方,决意留在东莞。2007年,虎门文化站的站长邓慕尧调任东莞文联副主席。在职的三年间,邓慕尧编纂出版了《东莞历史人物丛书》,詹谷丰认为“这是他在文联做的最成功的事情。” 既追忆历史人物,也思索当代学人,繁重的工程量并非一己之力能完成。邓慕尧于是和东莞学者和文人往来交流,其中最频繁的便数杨宝霖、李炳球二人。

“第一次是吃饭时听他们说起,一个叫何真的人。”詹谷丰才听闻这个元末明初的盐厂管勾,是如何在群雄割据的乱世组建军队、拿下岭南的。“在东莞,袁崇焕很出名,但他们认为何真的历史功绩是超过袁崇焕的。”自此,詹谷丰开始注意东莞历史文化中的“失踪者”和被埋没的细节,并用细腻的笔触去寻踪,“如果不沉下心写作,很多事情就会被一笔带过。”

2022年,广东省人民出版社找到詹谷丰,邀请其编写《东莞传》。创作途中,他如同工笔细描般,将虎门销烟从撒盐成卤、投池浸泡,再到抛下石灰、浊水排海的过程娓娓道来,紧张而有序的硝烟场景跃然纸上。此外,他还从史料中挖掘出林则徐在虎门视察南山炮台、三门炮台、沙角炮台等防御工事时,在炮火硝烟的间隙里萌发的诗兴,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钦差大臣形象。“历史里的细节反而是最有味道的,能吸引读者的兴趣”,詹谷丰表示。

不过,在詹谷丰看来,东莞作为近代史开篇地的故事中,莞籍监察御史黎攀镠的贡献“被许球、朱嶟、黄爵滋、林则徐等禁烟官员的名声掩盖了。黎攀镠的名字,被有意无意地遗漏。”为了寻回这样一个近代史上的“失踪者”,詹谷丰在《东莞传》中花了不少笔墨。他找出1836年黎攀镠呈奏道光皇帝的《请严禁鸦片以塞漏卮疏》,黎在其中提出的禁烟三法被道光皇帝全盘采纳。詹谷丰想用细节缝补的,正是这些历史的缝隙。

留存|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”

如何让东莞的历史留下来,让近代史开篇地的过往与现实勾连,詹谷丰通过写作的实践总结出“自觉”二字。“作为文艺工作者,我认为自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你对自己所在的土地的历史文化都不够了解,那创作出来的东西必然是走马观花的。”

具体到东莞的近代史书写,詹谷丰则敏锐地指出:“要自觉地去找细节,要有可读性。历史是靠人物、故事、细节组成的,如果近代史开篇地这张城市名片里没有这些鲜活的东西,那就是平面的说教。”他举了个例子,1925年,廖仲恺在广州遇刺时,有东莞人在现场,就是时任的《民国时报》总编辑陈秋霖。他们一同坐车到了中央党部,最后两人都遇刺身亡,但“这样的细节、其中暗藏的偶然性总是不为人知。”

“在写《东莞传》的时候,我的收获是很大的。我创作的转型,都要感谢东莞。”受祝勇等“新散文”作家影响,詹谷丰自2013年起专注于历史新散文创作,借用小说笔法塑造人物、还原场景、丰富细节。“像是1923年孙中山来虎门视察时,每到一个炮台,说了什么话,我都尽量在《东莞传》去体现。”

对于“近代史开篇地”的故事,詹谷丰执着于留存,“所有的文化,都是一种积淀。所谓自觉,首先就是不能人云亦云。要多一些像杨宝霖那样潜心挖掘历史文化的人,一座城市才会有前途。”他坚持,能留下来的东西一定是符合陈寅恪的那句话——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。”

不朽|从一座城池,到一座城市

在2023年的新作《一座城池的一百种面孔》中,詹谷丰写道,城池的历史会结束,但东莞作为一座城市千年以来形成的精神会依然不朽。谈及“近代史开篇地”的城市精神内涵,他将南宋的“死节之士”李用作为东莞精神的源头,并认为那些不畏强权、能够表达对于时代的拒绝与不合作的英雄均是东莞精神的体现。

虎门销烟作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,时至今日,也仍旧不断被世人书写。于沿袭和发展中,“虎门销烟”衍生出以破旧立新、勇立潮头的首创精神,放眼世界、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,舍身为国、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,自强不息、勇于担当的奋进精神为内涵的“虎门销烟精神”。

1978 年,东莞虎门诞生了中国内地第一家“三来一补”企业——太平手袋厂。随着产业转型、经济发展,东莞成为继广州、深圳之后,广东省第三座同时拥有万亿 GDP 和超千万人口的「双万」之城。东莞是中华儿女敢为天下先的销烟英雄地,也是今日依然敢为天下先的改革之城,以科技创新助推先进制造的觉醒之城。

在东莞,可以看到中国发展的缩影,而发展的背后,正是作为近代史开篇地的故事和精神。詹谷丰坦言:“东莞精神不是孤立的,不是简单的,也不是具体体现在某个人身上。”从一座城池,到一座城市,历史带来的底气和力量,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细微与宏大交织的书写中,历久弥新。

撰文:徐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