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起来,更精彩”,东莞全力构建“大外宣”格局
东莞
东莞 > 正文

“一起来,更精彩”,东莞全力构建“大外宣”格局

1月12日,东莞召开全市对外宣传暨城市形象传播工作推进会议召开,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出席会议并讲话。

会议指出,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,推动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,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,迫切需要加强对外宣传、提升城市形象。东莞是经济大市、外贸大市、人口大市,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,切实增强责任感、紧迫感和使命感,发挥好窗口作用,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,努力扛起塑造湾区形象、国家形象的使命担当。

会议强调,要全力构建“大外宣”格局,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对外宣传与城市形象传播工作高质量发展。在“谁来讲”上强化共建共享,汇聚党政、媒体和社会等多方力量,形成“共同体”,奏响“大合唱”。在“讲什么”上强化内容聚焦,持续讲好东莞经济故事、潮流故事、成长故事、开放故事。在“怎么讲”上丰富传播方式,要有网络思维,有效放大“东莞声量”,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庞大“变量”,转化为对外传播的积极“增量”;要有爆款项目,努力打造现象级、爆款类、聚口碑、定印象的大型传播精品;要有开放意识,主动“走出去”、积极“借东风”、扩大“朋友圈”,以开放意识拥抱新的传播时代。在“向谁讲”上坚持胸怀天下,面向常住人口、各类人才、财经人士、旅游人群、境外人士,以东莞形象展示湾区发展、传播中华之美。

市文广旅体局、投促局、松山湖管委会、大朗镇在会上作了经验发言。会议特别邀请了在莞高校、行业协会、社会组织、商圈等各界代表参会。

《东莞市加强对外宣传和城市形象传播工作机制》发布

东莞市对外宣传暨城市形象传播工作推进会议发布了《东莞市加强对外宣传和城市形象传播工作机制》,并上线“形象莞”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小程序,着力构建上下贯通、左右联动、内外一体的“大外宣”格局,助力东莞对外宣传和城市形象传播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
15项机制、38项任务推动“大外宣”联动

《工作机制》提出了5个方面15项机制,包括:加强统筹整合方面,建立“一盘棋”全市调度、“常态化”名片联动、“项目制”专项协同和“一体化”城市展示等机制;加强策划实施方面,完善“多元化”项目对接、“第三方”专业指导、“全流程”跟进督导等机制;加强传播赋能方面,优化内容供给、分众传播、大众传播等机制;加强成果转化方面,强化总结提升、信息报送、正向激励等机制;加强队伍建设方面,将开展传播业务培训、传播人才培养等机制。

随《工作机制》下发的还有重点任务分解表,把《东莞城市形象传播工作实施方案(2022-2026)》细分为7个方面38个事项,逐一明确责任单位。

《工作机制》旨在统筹外宣内宣资源,打通线上线下渠道,促进各级各部门、各产业、各行业形象与“精彩东莞”城市形象有机联动,实现“双万”东莞形象的有效传播,助力传播中国形象、大湾区形象、广东形象。

“形象莞”一站式共建共享传播资源

为推动各级各部门、社会各界统一使用东莞对外宣传和城市形象传播产品,市委宣传部专门打造了“形象莞”东莞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。平台以微信小程序形式,集纳东莞各类对外传播产品,提供“一站式”的指引和素材。扫描以下二维码,即可登录小程序,共享东莞对外传播的优质资源。

平台共展示了4大板块产品,包括:城市标识版块,收录“每天绽放新精彩”东莞城市标识VI系统;城市视频板块,集纳了综合、经济、文旅、纪录片、城市歌曲MV等多类别、高品质的东莞主题宣传视频;“城市图片”板块,链接“影像莞”“东莞图库”,展示大量东莞主题精美图片;“活动案例”板块,梳理了大湾区龙舟赛、全球招商大会、高层次人才周等活动范例,分享根据场合需要适配宣传物料的经验。

持续讲好精彩东莞故事,助力传播国家形象、湾区形象

东莞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和城市形象传播,2011年以来先后实施两个五年规划系统推进。2022年以来,把城市形象传播纳入文化强市建设,出台第三个五年规划,着重实施“六大工程”。

在“大外宣”机制的统领下,近年来东莞频出“爆款类”“现象级”传播项目,“每天绽放新精彩”的东莞形象更加深入人心,成功上榜2023全国城市品牌十大创新案例,并作为唯一地级市在清华大学国家形象论坛作主题发言。

对外传播机制建设工程

通过统筹全市步调协同发声,办成了一批“爆款类”项目。2022年“时代风尚”中国文艺志愿者致敬大国重器特别节目,多部门跨系统总动员,成就了全网7亿+现象级传播。

2023年“东莞龙舟月”,市直多个部门联动水乡10镇,共同开展大湾区龙舟赛等系列重磅活动,实现5亿+传播,霸屏整个龙舟月。

城市标识系统推广工程

对“每天绽放新精彩“城市标识系统进行升级,有效推动城市标识的管理规范化、应用全覆盖和推广立体化。

刚刚升级改造的虎门高铁站TOD项目,专门设立城市标识主题装置及展播平台,让精彩东莞形象可感可观、入眼入心。

▲虎门高铁站TOD项目城市标识主题装置

形象传播矩阵建设工程

建立起“3+3+32”融媒集群,市镇两级媒体的内容生产和协同发声水平不断提升。中央重点媒体对东莞的报道量质齐升,其中包括《经济日报》“东莞豪迈”系列近5亿次的破圈式传播。

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上的东莞正面声音越来越多,如“东莞风物之旅”知识型头部大V在新媒体平台实现近4亿次传播。

面向投资者,借助财经媒体智库,唱响东莞经济光明论,如联合智谷趋势等财经大V推出“东莞能造”系列,联合《财经》杂志举办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。

面向境外人士,承办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,31个国家和地区73家华媒、200多个平台、7种语言报道东莞,覆盖海外华人华侨超4000万。

四大名片重点传播工程

围绕“近代史开篇地”名片,用现代话语体系和文旅手段,传播“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”的精神表达。

围绕“国际制造名城”名片,讲好科技创新、“隐形冠军”的故事,创新提出“有一种制造美学,叫东莞”产城联名IP,打造“家具潮·东莞造”“时尚潮·东莞造”IP,赋能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推动“东莞制造”从制造产品到制造美学的品牌升级。

围绕“潮流东莞”名片,成功打造了“火柴盒”城市艺术TIME、生态露营节等一大批潮流文旅产品,成功打响了全国唯一的“中国潮玩之都”潮流产业形象,各种潮流业态、场景、产品层出不穷,向世界输出具有中国底蕴和东莞风格的潮流文化。

围绕“篮球城市”名片,突出“篮球+城市”视角,建立了“篮球东莞”全平台短视频账号矩阵,不到一年累计播放量已达3亿+;结合“易建联球衣退役”,策划“东莞以城之名祝福阿联,致敬篮球精神”主题传播,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,全网阅读量8亿+,成为借热点、推城市的经典案例。

空间传播品质提升工程

在城市家具、城市交通、公共空间中,打造“随处可见的城市形象风景线”。

▲“潮流东莞·心向未来”东莞城市空间艺术邀请展作品

编制《东莞市城市家具建设指引》,在常见市政设施的规范中融入城市特色元素;

推出首批30个多业态、精而美的“·莞”新型公共文化空间,成为市民竞相体验的打卡点。

▲荔香书吧·莞

传播产品体系建设工程

精心打造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“影像莞”“文艺莞”“故事莞”“文创莞”“美味莞”传播产品。

如,在东莞升格地级市36周年之际,联合“星球研究所”推出《什么是真正的东莞?》视频和《这就是东莞!》图文,短时间内收获5个10W+,视频号单条播放量500W+,话题曝光量超1亿,刷新星球研究所省市系列的传播纪录,评论高达15000+,网友盛赞东莞不愧为狭路生风之城,市民的城市自豪感空前高涨。

2023年跨年夜元宇宙数字AR秀24小时内单条播放量210W+,2024年“元旦·进莞来”视频号单条获赞15W+。

▲2023年跨年夜元宇宙数字AR秀

纪录片《莞香传奇》入选中宣部“中华之美”海外传播计划,讲述以莞香为代表的中国香文化与世界的交流连接,以多语言版本在全球发行与传播。

来源:莞宣

编辑:梁宝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