约上三两好友,漫步在东莞的城市街头,吹着清凉的微风,贴近城市的呼吸,感受城市的独特气质……平整、便捷、美观的道路,让人越来越着迷于“城市漫步”,人行道的通畅、舒适,也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事项。
近日,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2023年全市慢行系统建设成绩单。
东莞全年共打造了175.98公里慢行系统,新增改造106条人行道,并创建南城元美东路、莞城新风路等22条优秀示范路,市民身边的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在加速提升。
典型引领
品质示范路各具特色
市镇两级城管部门会同相关建设部门合力攻坚,克服工期紧、标准高等难题,全年共打造了175.98公里慢行系统,新增改造了106条人行道(含66条慢行交通品质提升示范街道),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,显著改善了市民群众的出行条件。
根据有关评定标准
2023年评出22条优秀示范路
分别为:
南城元美东路和石竹路
莞城新风路和西正路
茶山文体路
厚街S256省道
清溪青皇南路
洪梅雍景步行街
松山湖红棉路
东城莞长路
谢岗银湖一路
东坑东坑大道中
万江莞穗路
石排公园南路和石排大道
塘厦沙湖大道
道滘白鹭四路
望牛墩镇中路
高埗高埗大道和振兴南路
企石湖光路
大朗政和路
上述道路不仅结合示范街区打造要求,完善非机动车道和物理隔离、消除人行道梯级高低差、划设自行车停放区等工作,还结合属地和道路实际情况提升道路品质,打造前后效果对比明显,整体效果呈现较好。
△石竹路改造前后对比
△元美东路改造前后对比
👆南城街道选取了石竹路、元美东路、元美西路打造示范街道,共4.4公里,通过对建筑前区人行道统一铺装、增设非机动车道和物理隔离设施、科学划设路内停车位、智慧路灯工程、道路两侧绿化梳理、新增一批城市家具等,优化了道路慢行交通空间,成为全市市政道路的标杆之一。
△改造前后对比
莞城街道选取莞太路(莞城段)、可园南路、市桥路、西正路、北正路、新风路打造示范街道,共3.21公里,大多为莞城街道老城区早期建设道路。通过人行道重新铺装、更换原有旧式井盖、科学设置车止石、完善人行道无障碍坡道、增设物理隔离护栏、新建机非共板的非机动车专用道,大大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。
△东城莞长路改造前后对比
东城街道选取新源路、莞长路翠峰路口至光明路口段、旗峰路打造示范街道,共4.8公里,年内增设非机动车道2.4公里,修建艺术围挡915米,美化供电箱体20处,新增一批石凳、艺术雕塑等城市家具,不但完善了慢行交通,还有效提升该区域人居出行环境品质。
△公园南路改造前后对比
△龙腾路改造前后对比
△石排大道改造前后对比
石排镇选取了公园南路、龙腾路、石排大道、规划六路打造示范街道,共6.2公里,通过新改建非机动车道、增设物理隔离设施、美化提升各类箱体、更换大功率路灯、增设公共停车场和机动车停车位等举措,全面优化提升道路品质。
△高埗大道改造前后对比
△高埗振兴大道改造前后对比
高埗镇选取高埗大道北、振兴南路、南华街打造示范街道,共5.4公里,通过人行道重新铺设、增设非机动车专用道、消除人行道无障碍坡道零高差、更换大功率路灯、增设人行道庭院灯、优化布置交通标线等措施,让机动车、非机动车、行人各行其道,道路整体面貌得到大幅度改观。
△改造前后对比
塘厦镇选取了蛟乙塘商业大道、沙湖大道打造示范街道,共4.14公里,其中沙湖大道机动车、非机动车、行人混行问题突出。通过改造绿化带为人行道,增设非机动车道、完善物理隔离设施、优化交通标线、科学设置路内停车位等措施,完善沙湖大道的慢行交通环境,方便周边居民出行。
△青皇南路改造前后对比
△清凤路改造前后对比
清溪镇选取了清凤路和青皇南路打造示范街道,共4.5公里,通过人行道统一改造铺设、合理划设路内停车位、补种绿植、修整树池,优化道路品质,为沿路商户招引了人流,将城管工作和城市“烟火气”有机融合在一起。
△东城大道(香樟城市公园段)
樟木头镇选取了滨河路 、东城大道(香樟城市公园段),共3.6公里进行打造,其中东城大道(香樟城市公园段)通过对周边商业空间和现状林荫绿带进行提升,不但满足小区所需的交通、集散、停车、休憩等功能,还通过景观的导引,做到人车分流,安全便捷。在构筑物、景观铺装、配套设施、灯光亮化、标志系统、景观绿化、景观小品等六大部分,结合本土文化综合打造,展示了城市形象。
一路一策
提升人行道综合品质
2023年,东莞城管聚焦人行道及附属设施陈旧、道板破损不平、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不连通、缺乏慢行系统、路面标志标识不清晰以及高低差问题等问题,组织开展新一轮人行道品质提升行动,各镇街(园区)选定不少于3公里的人行道进行提升,并建立工作台账。
针对品质较低、坑洼破损等的人行道,鼓励通过对现有道路进行改建的方式,重新铺设人行道,建设非机动车道、完善物理隔离设施、转移市政箱体等方式,从根本上提升人行道通行条件。针对部分硬件条件较好,但部分功能缺失和无序的人行道,鼓励通过微改造的方式,修补坑洼破损、重新划设标志标识,清理废弃设施,消除人行道梯级高低差、美化箱体,并适当增设座椅、人行道路灯等城市家具,用较短时间和较低成本,显著提升人行道的综合品质。
受限于历史原因,我市部分城市道路未配套建设符合标准要求的人行道,有的人行道较为狭窄,有的则没有预留人行道。城管部门在建设中对城市断面进行优化设计,梳理步行、非机动车、道路绿化和市政设施布局,着力提升无障碍通行设施,重点连通市中心城区重要路段、镇街(园区)中心区域、主次干道,以及主要商圈、社区和大型公共设施之间的慢行区域,推动形成慢行闭环,打造“连续、通畅、舒适、安全”的慢行系统示范街道。
像这样赏心悦目的街道在未来还会越来越多!东莞城管局将因地制宜,持续打通慢行系统阻点堵点,致力打造高标准慢行系统示范街道,让市民群众走得通畅、走得安全、走得舒适。
凤凰网广东发自东莞
来源:东莞市城管局
编辑:麦芷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