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,一座被公园拥抱的城市,一片片“城市绿洲”错落在城市中,仿佛是东莞人“逃离喧嚣”的宝地。截至2023年,东莞共有1121个公园,是名副其实的“千园之城”。
上个月,规划院为大家介绍了东莞公园的人群画像和打卡指南。今天,继续为大家揭秘东莞公园的建设情况、城园融合水平、出行状况。
透视公园建设情况
人均公园面积位列全国主要城市前列。东莞市2022年人均公园面积超过16平方米,与全国主要省会城市相比排名靠前。
全国主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(平方米)
数据来源:住房与城乡建设部《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》
公园均好度在超大特大城市中总体靠前。东莞公园分布均好度良好,在19个超大特大城市中排名第8位。其中游园(口袋公园)覆盖率排名第2,但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均好性相对偏低。
19个超大特大城市三类公园覆盖范围对比
数据来源:《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(2022年)》
各镇街公园分布均好度空间分布
口袋公园成效显著,专类公园数量较少。全市有综合公园118个,专类公园10个,口袋公园649个,社区公园317个,其它公园26个,公园已成为承载市民日常休闲、游憩的重要场所。但缺乏专类的儿童公园和文化公园,公园类型完善度与国内先进城市存在差距。
揭示城园融合水平
公园建设融入城市山水格局。东莞的公园体系,充分融合了依山、环水、面海的地理条件与山水资源,建设了华阳湖湿地公园、大岭山森林公园、虎英郊野公园等一大批富有自然生态特色的湿地公园与森林公园。但受高快速路分割影响,生态要素与公园连通度偏低,特别是滨海片区的山海联接与松山湖的山湖联接有待强化。
各片区公园与生态廊道连通度对比
公园建设融入城镇空间。楼盘小区、重点产业单元与主要商圈是体现城市品质的重要城镇空间。东莞公园楼盘小区覆盖率为50%,城镇商圈覆盖公园占比约35%,产业单元覆盖公园占比约22%,对标深圳、佛山、广州等地仍有提升空间,公园对高品质产业空间发展的作用尚未显现,公园的优质体验感与商圈的高效聚客能力尚未实现相互赋能。
东莞公园与楼盘小区分布图
东莞公园与重点产业单元分布图
东莞公园与主要商圈分布图
中心城区公园周边业态较丰富。从30个样本公园周边的公共设施、商业等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来看,表现优秀的前五个公园依次是会展西绿地公园(莞香印象)、东莞市人民公园、厚街体育公园、滨江体育公园和东莞中心公园。
探索公园出行状况
自驾出行多,节假日客流量大。自驾出行占主导地位,节假日停车场客流热度激增。根据工作日与节假日的访客流量差异,可将30个样本公园分为三种类型,袁崇焕纪念园、燕岭湿地公园和滨海湾花海里等公园工作日访客极低,但节假日访客激增。
东莞样本公园分时人流量(人次)情况
镇街(园区)公园停车场节假日与工作日客流量热度比
骑行出行是最为推荐的公园出行方式。以公园出入口为中心,测算不同出行方式15分钟的出行可达范围:骑行>公共交通>步行,骑行覆盖的范围约为公交的5倍,东莞公园周边公交站点覆盖面虽然不低,但受等车时长影响,实际覆盖范围不如骑行。对于停车糟心的访客,不妨多尝试骑行出行
东莞样本公园分时人流量(人次)情况
公交站点500米范围内能覆盖的公园出入口有68%,低于公交站点对全市建设用地的覆盖水平,尤其生态公园可达性低。
各园镇公园出入口公共交通站点覆盖比例
凤凰网广东发自东莞
来源:东莞规划院
编辑:袁方其